人民日报专稿《青岛 新机制引领新高地》

User : Alma Chai Click[2652]    Posted: 2013/08/20 03:23:03
Share    0 Comments

         青岛高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日前,人民日报科技采访室主编赵永新及人民日报驻青岛记者站站长宋学春专程来青岛高新区进行采访,市委常委,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陈飞接受了专访。稿件在《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3日06要闻版上刊发。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人民日报青岛8月2日电(记者宋学春、赵永新)盛夏时节,记者到位于胶州湾北岸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采访,多少有些失望:与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相比,这里既没有林立的高楼,也看不到壮观的厂房,给人空旷冷清之感。但经过深入了解,这座处于开发阶段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所走的“市场化建设、专业化招商、国际化合作”新路子,不禁让人眼睛一亮。


  始建于1992年11月的青岛高新区,最初分散在崂山区、黄岛区、市北区,后经科技部批准扩区,高新区主园区到胶州湾北岸,即现在的红岛经济区,并于2008年5月正式开发建设。


  起步晚、基础差、人手少、财力弱,高新区该如何另辟蹊径,才能赶上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老大哥”?“只有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走市场化建设、专业化招商、国际化创新的新路子,才能把主园区打造成升级版的高新区。”青岛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陈飞如是作答。


  据了解,此前我国建的高新区大都是政府主导型,规划、设计、建设、融资、运营、服务,都由管委会大包大揽,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低。“我们现在只负责规划和服务,中间四部分则采用市场的办法,吸引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按照管委会制定的‘1+3’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蓝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规划,自行设计、融资、建设、运营。”陈飞举例说,总投资100亿元的国际软件与创意产业城,就是由香港招商局建设、运营,合同签署5个月后就破土动工了,孵化器等一期项目明年就可建成运营。“如果由管委会来建,光融资就是个大问题。”


  建设载体只是手段,通过招才引智、吸引科技型企业来此创新创业才是目的。在这方面,青岛高新区也一改行政部门包办的老路数,让专业机构负责招商。比如,让赛伯乐公司招IT类项目,海南某基金公司招机器人项目。“高新企业都涉及科技前沿领域,专业性极强,行政人员很难判别。而上述公司都有专门的咨询团队,哪个企业的技术含量高、哪个项目的市场前景好,他们摸得更清、看得更准。”陈飞说,“专业化招商不仅更靠谱,而且把管委会一家招商变成了多个专业机构同时招商,可谓‘多快好省’。”


  “这里是下半年开工的日本科技城,那边是规划面积50亩的以色列科技园……”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人李德强的介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国际化色彩,“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必须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科技创新,用足、用好国外科技资源。”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已有日本安川、NEC等多个外国公司落户,计划用3年建成中国北方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今年11月,美国硅谷将在高新区举办国际创新大赛,从全球征集的高新项目将在此转化。中美科技城已开始筹建,与新加坡、俄罗斯、芬兰等国家的科技合作也在陆续洽谈。”


  在落日余晖中,记者走进颇具园林风格的清华控股创新基地暨科创慧谷(青岛)。科创慧谷总投资80亿元,由拥有10多年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和科技企业服务经验的清控科创建设运营,去年底开工,计划2014年7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展示中心,已引进中文在线、北京东方新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佰福得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高科技企业。”清控科创现场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立足于科技服务业,围绕区域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包括园区建设、项目招商、技术成果转化、入园企业服务、科技金融等在内的全链式服务。”


  新模式产生新速度,新机制催生高效率。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已有31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44亿元;新开工项目19个, 12个项目竣工试生产。“到2015年,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将在红岛这片处女地上大放异彩。”陈飞说。